发布日期:2025-03-19 23:01 点击次数:167
1979年2月16日19点整杨方股票配资,西线主力昆明军区14军下属41师121团1营3连在奉命向越南黄连山省孟康县发隆镇地区敌后穿插时,尽管越军前沿阵地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但战士们丝毫没有察觉到战场上那种紧张的气氛。
工兵不用排雷清障,战士们所穿插的路线,地雷都是半埋在土坑里,打着手电筒,就能看得一清二楚。越军前沿岗哨若是提前发现我方战士,就主动避让,我方岗哨若是提前发现越军前沿岗哨,本来可以不费一枪一弹就活捉,但也是主动避让。
实在是运气不好,双方尖兵在狭长的小道上打了一个照面,就互相用手电筒照射对方,确定对方身份后就互相打量一下,然后各走各的路。
凌晨1点25分左右,121团1营3连1排进至1151高地和1251高地时,防守这两处高地的越南民兵加强排士兵有的正在睡觉,有的正在巡逻,有的正在喝着小酒,看到我军战士们时,个个都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很快,越南民兵主动撤出了阵地。
展开剩余86%1营3连在不费一枪一弹的情况下,控制了发隆通往孟康县城的公路,切断发隆越军南逃的道路,为接下来的围歼战奠定了基础。
121团1营3连当时所遇到的情况,根本不符合越军的作战风格,是这些越南民兵怯战还是怎么回事呢?
解放军第14军隶属解放战争时期陈赓兵团。该军在建国初期,曾跟随兵团司令员陈赓参加了援越抗法战争。1965年至1968年第14军再次派出2个团的兵力赶赴越南执行援越抗美作战任务,为越南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尤其是在法越战争初期,北越军民一直将中国边境地区视为他们的大后方,没有粮食找中国同志,没有枪炮就找解放军,许多经历法越战争的北越军民都知道中国对越南有恩情,都知道陈赓兵团为越南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时期第14军中,许多营级以上干部基本上都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而在云南方向的越军老兵,大都目睹过两国军民曾经拥有过的友谊。因此,越军老兵不愿意同中国军队开战,更不愿意与曾经勒紧裤腰带帮助他们抗击侵略者的解放军第14军为敌。
1978年12月23日,14军41师121团在团长翟中喜、政委马生林等首长的带领下赶赴云南马关县小坝子公社集结不久,发现越南黎笋集团为了挑起这场战争,将大量越南平民驱逐到中国境内,清洗政府机关单位、部队当中许多对中国有感情的老兵和军官。
为了掩盖罪行,黎笋集团早早将越南第二军区边境地区10公里内的居民强制转移到他处,城镇、村庄只有正规军、民兵和地方官员留守。这种野蛮的行为导致广大越南边民的基本生存无法得到保障,从而怨声载道。
团长翟中喜等人认为,留守孟康县发隆镇地区的越南地方官员和民兵是可以争取的对象,派人专门走访了小坝子公社当面的越南民兵干部和地方官员,通过向对方宣传我军作战的主要目的,并宣传我军的政策,有效争取了部分越南民兵。
一些越南民兵干部得知121团是陈赓旧部时,纷纷表示两国开战,可以保障麾下的民兵部队保持中立,既不会在中国军队的行军之路上埋设地雷等障碍物,也不会袭击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必须保证他们日后不会被黎笋集团报复。
为了防止这些越南民兵干部像黎笋集团那样出尔反尔,121团指挥部制定出了三种应对越南民兵的作战方案:
一是先以少量兵力与之接触并监视对方,防止发生意外;二是对方不袭击我方,我方则尽可能避开其防区,以免对方日后遭到越南当局的报复;三是对方若抵抗,则以优势兵力将其歼灭。
结果,在大总攻开始后,发隆镇地区的大部分越南民兵部队都没有食言,更没有将我军的行踪透露给越南正规军。
两国边民关系紧密
发隆镇位于越南孟康县城东北侧约22公里处,与中国云南马关县小坝子公社接壤,是一处被我国领土三面包围的突出部。由于历史原因,越南发隆镇居民或多或少都跟中国存在关系,有些人是因为迁徙而形成了一个宗族、家族分散在中越两国的现象,有些人是因为通婚原因而形成跨国姻亲关系。
尽管边民被国界线分割,但大部分人身上的亲缘关系无法割舍,在此背景下,中国某个村寨的族长或者越南某个村寨的族长,都能跨国调动本宗族成员办事,甚至比军令还管用。
121团在进驻小坝子公社后,充分发动地方干部群众,尽可能与越方民兵干部和地方官员进行沟通,很快查清了小坝子公社当面的4个越南村寨的越军兵力部署情况和越南民兵人数、岗哨所在具体位置等情报。
2月17日早上6点半左右,121团1营主力在营长庄华山带领下,深入越南孟康县境内9.5公里,途径越南民兵7个哨卡,沿途的越南民兵不埋雷、不袭击,为围歼发隆地区的越南正规军奠定了基础。
在攻打发隆镇区的战斗中,尽管121团得到了当地越南民兵的帮助,提前占据了有利位置,但还是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越南正规军负隅顽抗
部署在发隆镇一带的越南正规军为黄连山省独立第3营、公安16团1个连、发隆镇公安屯(连级)。其中,1561高地、当叶平寨、老道寨部署有1个连;1609高地、发隆镇区、李家坟寨部署有1个连。1554高地、1037高地部署有1个连;发隆公安屯和公安16团机动连部署在18号界碑至21号界碑之间的前沿阵地。
为了一举歼灭发隆地区的越南正规军,121团在总攻开始前就制定出了从发隆地区西北、东北和东南三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的作战计划。部队以4倍于敌的兵力,利用两国边境线凸入我国境内的地形条件,做出了周密的部署。
17日早上7点左右,121团3营在攻打1561高地过程中,由于雾气弥漫,视线受阻,营主力一度被1个排的越军火力压制2个小时,付出了伤亡10余人的代价,才取得歼敌41人的胜利。
1营在控制发隆通往孟康县城公路过程中,遭到老道寨南侧无名高地越军的疯狂反扑。1营主力在上午9点半左右,突然遇到一股出尔反尔的越南民兵部队拦路,双方形成对峙,让越南民兵后方的越南正规军有了充足的时间组织抵抗。
团指挥部不得不命令1营立即歼灭拦路民兵,事后才知道,拦路的越南民兵被发隆公安屯胁迫,不敢不从。1营歼灭拦路的越南民兵部队,1332高地一带的越南正规军和民兵疯狂向1营2连的阵地进行反扑。
2营5连攻打发隆镇东北方向时,突然遭到从内比寨方向赶来的越军增援部队偷袭侧翼,连长赵军生壮烈牺牲,该连进攻受阻。
121团麾下3个营战至17日下午,仍旧未解决发隆镇地区的500多名越南正规军,部队伤亡过百。当天未能完成预期的作战任务,也未能重创发隆镇一带的越南正规军。
战至20日下午4点,发隆攻坚战才结束。在战斗中,121团共计伤亡150多人;消灭越军470人。其中击毙329人,俘虏50人,缴获迫击炮11门,40火箭筒7具,轻重机枪16挺,步枪454支,以及大量的作战物资。
假设发隆镇一带的越南民兵部队不配合我军的行动,那么,这场战斗只会打得更加艰难,部队的损失更大。
发隆攻坚战是121团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打的第一场歼灭战,虽然大获全胜,但也有诸多不足之处。
首先,战前侦察工作存在一些疏漏。团侦察排在战前6次出境实施侦察,未能充分掌握发隆地区越南正规军阵地火力配置、火力点位置等情况,导致全团各单位在得到当地越南民兵的帮助下对发隆之敌进行合围时,让敌人有了充足的时间应战,部队付出伤亡较大。炮兵部队未能充分利用小坝子公社与越方群众之间的亲缘关系,勘测好越方重要目标,导致炮兵部队在战斗过程中不能及时有效地支援步兵。
其次,部队夜袭能力差,使包围圈中的敌军有了喘息机会,战士们白天好不容易才攻占的阵地,到了晚上往往又被敌人轻易攻占。甚至出现越军小股部队晚上夜袭我方营地的情况。
最后是步兵伴随火炮的火力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杨方股票配资,尤其是3营8连和9连于19日攻打发隆街区和公安屯营房的战斗中,攻坚部队未能充分发挥出40火箭筒、82无后坐力炮、60迫击炮的威力,只能依赖团属100迫击炮和师属122加榴炮的支援!
发布于:天津市